ppp良好实践

PPP良好实践

【PPP良好实践分享——乡村振兴篇】PPP模式助力乡村文明气象焕发 ——安徽省农业农村类PPP项目调研

时间:2021-02-01 23:49:46   作者:   浏览次数:

“我们这里的生态美超市,不仅能够用垃圾兑换日用品,还是文明宣教的窗口。我们的村庄更加美丽了,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潜口村生态美超市管理员凌鹏在超市里一边忙着,一边说道。

这是黄山市农村垃圾处理PPP项目创设的生态美超市的一个场景。潜口村等乡村引导当地农民收集可回收垃圾,以“垃圾换酱油”积分方式兑换油、盐、酱、醋、洗衣粉等生活用品,减少和改变乱扔垃圾的陋习,增强农民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水平。

用垃圾换生活品,建立垃圾收集和处理的完整链条,是安徽省探索农业农村类PPP项目中的亮点。近年来,安徽省不断创新探索农村环境治理的新路子,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

“乡村文明树新风”

PPP模式提高农民文明程度

“目前我们的垃圾处理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清扫保洁,而是进行精细化、全域化的管理,实现农村垃圾处理一体化市场运作。”在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垃圾中转站,该县城管执法局市容环卫股股长陶美兰告诉记者。

该垃圾中转站是青阳县农村生活垃圾一体化工程PPP项目的一部分。在该项目的后台监控大厅里,记者看到,巨大的电子显示屏上实时显示着各辆环卫车的情况。通过无人机还可以看到并督查水面的保洁情况——智慧环保已经渗入到多个环节。

据了解,目前青阳县全面拆除了农村露天敞口式垃圾池,全县农村可视范围实行常态化清扫保洁,强化了农民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观念,乡村文明气象焕发。

仍以潜口村的生态美超市为例。记者在那里看到,统一的标识标牌已经全部改造好,垃圾兑换窗口、便民服务窗口和文明宣教窗口也已设置就绪。

村党委书记洪涛介绍,该村生态美超市按照“三合一”模式,设置垃圾兑换窗口、便民服务窗口、文明宣教窗口,使其充分发挥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三化”处理的中转平台作用。按照“区县统筹、乡出资、村管理”运营模式,统一名称、统一标识标牌、统一运行机制。同时实行超市会员制、积分制,将便民服务、门前三包、护河禁渔、志愿服务、示范引领家风乡风文明等融入其中,不断完善服务外延和内涵。

洪涛跟记者算了几笔账:一是生态效益,平均每个超市每年回收塑料瓶10万多个、易拉罐1万多个、塑料袋5000多只,有效减少了农残、重金属和白色污染,强化了群众垃圾分类理念和主动参与保护母亲河的自觉意识;二是扶贫效益,超市优先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增加贫困户收入,鼓励贫困户以志愿服务形式参与超市的日常运营管理,获取相应积分,鼓励党员干部将积分转赠给贫困户及弱势群体,使贫困户可凭积分兑换实物补贴家用;三是经济效益,平均每个超市收集垃圾效率相当于3名农村保洁员工作成效,所需成本仅为1名保洁员的费用;四是社会效益,通过垃圾兑换物品,让村民主动参与环境保护,初步实现了村民从“要我收集”到“我要收集”的转变,从“要我分类”到“我要分类”的转变,从“末端清理”到“源头减量”的转变,形成了群众主动参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尚。

记者了解到,在实际探索中,安徽有些地方以垃圾分类为导向,调整兑换数量标准,更好调动村民参与积极性;有些地方将生态美超市延伸到自然村,或建立流动兑换点,让村民少跑路,进一步提高他们参与环保的积极性。

“盘活资金好下乡”

PPP模式强化惠农民生投入

垃圾处理所需的不菲经费曾是安徽不少乡镇为之头疼的难题。黄山市黄山区委副书记、区长程前告诉记者,黄山市不少县级财政每年给乡里补贴的垃圾处理及保洁经费为50余万元,但不够维持基本运营,乡财政每年还要再掏约30万元。

为更加有效地处理农村垃圾,黄山市在安徽省率先将PPP模式用于全市域农村生活垃圾治理。2018年6月,黄山市政府指定市城投公司作为政府出资代表,牵头中标企业成立了PPP项目公司——黄山市中环洁城市环境管理有限公司,专门负责黄山市“三区四县”建成区以外的村庄及道路的清扫保洁、垃圾收集、压缩、转运等。项目覆盖人口共计约116万人,占全市人口的79%,覆盖地域面积约9188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95%。

“采用PPP模式将农村垃圾治理交由专业保洁公司,政府按效果付费,管理模式简单了,权责关系也理顺了。”黄山市财政局局长汪德宝表示,目前,区县为PPP项目的实施主体和付费主体。区县政府与项目公司签订政府购买协议并支付项目费用,市级补助资金经测算后发放到区县。

除了黄山市外,池州市也打破乡镇“各自为政”的模式,PPP项目项目实施后变成了“统一收集、统一清运、集中处理、资源化利用”的新模式,县域范围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实现了全覆盖。

青阳县副县长祝和平告诉记者,青阳县的农业农村类PPP项目实施后,有效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祝和平列举了具体数字:项目实施前,每个乡镇每年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支出约300万元,全县年均支出约3300万元;项目实施后,县财政每年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支出约2250万元,同比减少约1050万元,节约率达30%。这一措施有效减少了政府支出、减轻了财政负担,真正实现了“少花钱、多办事”。

安徽省预算评审中心吴小林表示,近年来,安徽积极稳妥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其中,全省累计实施农村环境“三大革命”PPP项目61个,总投资232.3亿元。安徽省通过PPP模式盘活政府优质存量资产,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腾出农村民生项目建设资金,实现良性循环。以安庆市为例,截至2019年年末,该市4个农村污水处理项目累计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量债务近4亿元。这既有利于政府方盘活资产、化解存量债务,也有利于形成多方合力改善农村民生;既反哺财政,也提升了农村公共服务质量。

“长效脱贫不返贫”

PPP模式巩固脱贫效果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在潜口村生态美超市开户的有582户,占全村总户数36%,累计兑换7408人次;回收垃圾4.5吨、农药废弃包装物1.2万件,兑换生活用品金额3.3万元,89名党员捐赠1068积分给贫困户,吸收29名贫困户参与生态美超市志愿服务。

据统计,安徽省早在2017年就已实现国家级贫困县PPP项目全覆盖。截至目前,安徽省国家级贫困县累计实施项目104个,投资额824.1亿元,覆盖市政工程、交通运输、生态环保、教育医疗和文化旅游等多个行业领域,其中投资额较大的重点行业包括:市政工程316.0亿元,交通运输147.7亿元,城镇综合开发129.4亿元。当前,已落地项目81个,落地投资额665.2亿元;开工项目64个,开工投资额481亿元。PPP项目的实施对于贫困县“摘帽”和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增强。

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发展战略,不能急于求成。在采访中记者观察到,安徽省在项目选择上做到了体现“精准”,真正优先选择并实施受益面广、社会效益好和百姓急需、社会关注的项目。

在不断加强巩固已有项目的同时,安徽省还着力深入挖掘潜在项目。进一步探索现代农业建设、田园综合体、健康养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领域与PPP模式的结合,挖掘项目的多重价值属性,提高项目收益能力,以增强对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的吸引力。

转自财政部PPP中心中国财经报

上一条:【PPP良好实践分享——乡村振兴篇】山西农谷园区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PPP项目
下一条:【PPP良好实践分享——乡村振兴篇】山东省高青县艾李湖生态湿地及美丽乡村道路建设PPP项目简介